「The 7th Asian-Pacific Phycological Forum(APPF 2014)」是個四年一次的國際性藻類會議,今年九月(9/20-24)舉辦於武漢。說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研討會,雖然說在海大也有辦過但是畢竟還是在台灣,而且只是個小小旁觀者XD,這次可是要去貼海報的呢,希望前輩們不要鞭的太大力。
在會場裡感覺就很不自在,參與者雖大多是亞洲面孔,但一開口就搭不上話;對於參加過很多次國際會議的學姊,算很能融入討論和話家常;老師就不用說了,根本歪果仁。總之小弟就像是「劉佬佬逛大觀園」,雖然是主要是以學術交流為主,但其實也有些的觀察和事物也滿新鮮的,算是見見世面吧,以下做點整理:
Part1-武漢人文
武漢位於洞庭湖畔,由武昌、漢陽、漢口三鎮組成,我們的活動區域在武昌,飯店旁邊便是武漢博物館及美術館,會場則在東湖,去會場的路上會經過一條種滿法國梧桐和桂花的小路,如果沒有來往車輛的揚塵應該更美。市內古蹟還有黃鶴樓,以及武昌起義的起點武昌軍政府。
蛇山上的黃鶴樓,歷經幾世紀的滄桑,如今看不到「惟見長江天際流」;試圖用詩句去找尋有提及的地點,也被開發成現代設施,長江大橋和來往的車流取代了詩中的開闊景致。除此之外,門票超貴的,有去過就好。
本次交通主要以計程車為主,除此之外還有公車及地鐵網絡,算是滿方便的。不過市街上的交通有點恐怖(有些路面也鋪得也很爛XD),每個司機都很兇悍,但是卻都沒有發生事故,大概就是亂中有序?另外只要是馬路都有人穿越,有些中間還要跨過幾乎等身高的柵欄 = =,我想我還是走地下道好了
飲食大部分都在會場裡面,但武漢的料理算是偏重,像是金沙江鯰、板栗燒雞等,還有一個叫「口水鴨」的奇怪食物;另外感覺他們好像不大吃豬肉。
外頭街上碰到的小販不多,其中有個在兜售「青蓮蓬」,之前在網路上照資料時有看到,聽說吃起來像瓜子;此外,還小販在賣壘球大小的小西瓜,一開始還很納悶說這怎麼吃,過幾天才看到有人把皮削掉一半整顆用啃的,也難怪有些地方看的到西瓜皮 = =。
Part2-研討會
1. 人與衣著:
參與者的衣著可以粗略的他們來自何方;紐西蘭和澳洲的人穿的較隨興,洋裝、短褲涼鞋都有;韓國人衣飾比較流行,附帶化妝,來自當然同一間大學的也穿了全套的制服;日本人大多以襯衫為主;東南亞和中國並無明顯標誌,風格也很迴異,要配一點臉部和膚色觀察,有些人沒上台報告我還以為他是路人 = =。
在壁報當天,難得穿的人模人樣,結果發現場子裡只有我穿著一整套西裝 = =,有點尷尬。聽學姊說,正式不正式還有國家之分,之前他們去日本,一律是襯衫西裝;最近一次去菲律賓,大家就像是去度假一樣休閒(感覺也是)。
2. 研究主題:
國際性學術研討會自然少不了各式議題,但不同領域有時還真看不懂他們在幹嘛。目前世界藻類的研究趨勢以微細藻類為主,像是「藻華」的防範和水質控管、商業用的養殖,都是很多人研究的主題;反觀傳統的系統分類科學已經沒有這麼多人研究。幾個比較有趣的(映像深刻的)像是:
a.戈壁草原的復育
很難相信原來草原的生態系會有藻類,但很多微小的生態系是相當重要且易受破壞的。學者透過培養草原底質中的微細藻類,將土地復原到生長植披的條件,復育沙漠化戈壁草原。
b.印度的產學合作
一個漁業枯竭的沿海村落,在學者的帶領下開始教導村民進行藻類養殖,以延續生計,幾些年下來已有了良好的成果。
c.南韓的油汙汙染追蹤
前些年中國船隻沉沒於渤海灣,大面積油汙汙染造成的海岸生態破壞,南韓的教授追蹤了七年,雖然藻類像有所回復進行演替,但過往利用沉積法處裡的油汙仍堆積在海岸的地層下,底棲於此的生物幾乎已經回不到事件前盛況了。
d.日本的養殖研究
日本團隊為了大型藻養殖,利用拉力測試研究藻類的延展度,模仿該經濟性藻種的最適自然環境,使其可以達到最高效益。
e.紐西蘭的巨藻林
很多紐西蘭的研究來自巨藻林,林裡的景致滿夢幻的,但感覺水溫低到爆炸,;台灣地處熱帶及副熱帶,在台灣只有在海生館水族缸看得到巨藻林。晚餐時間和老闆紐西蘭的朋友聊天,她說在巨藻林裡最討厭的就是海豹,牠們以為潛水人員吐出的氣泡是另一隻海豹在挑釁(生物特性),有時會被攻擊,嘖嘖。
回頭談談我的研究吧,在這次的研討會中有遇到中國研究和我一樣復合群的前輩,聊過一些內容後,復合群裡屬與屬的界定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不明確;不過他比較訝異的是採集、切片和定序大部分都是我們研究生自己來(蛤?不然咧?),不像他都叫不動他的學生做這些事 XDD。等到回台灣後再看看這位前輩的文獻,或許會有所幫助。
3. 華人:
這次的會議也有不少華人,有時候覺得這些人有種說不出的感覺。會議中適逢香港佔中運動爆發,私下問過一個熟識的香港華人教授怎麼看待,他說只負責上教他的書就好了,而且感覺後面應該有人擅動。
撇開教職不教職,感覺上他們是不屬於任何國家;雖然他們流著華人的血液,但對於國家的概念似乎沒有這麼堅定,可以用華人的身分遊走,這樣到底算不算好呢?我看只有他們自己知道。
Part3-還是要的碎碎念:
雖然不是第一天認識老闆,和她出去確實機會很少, 不過有些地方真的很讓人困擾 = =,比方說會議中有個滿貴的付費晚宴,本來老我們都沒有要參加,但報到隔天老師就自己去繳費參加了,What the?我們只好默默地付錢跟著去。宴會當天的菜色不怎麼樣,大概是貴在酒錢(同桌的韓國人到喝的滿爽的),表演也很掉漆(也沒什麼人在看),總之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氛圍。會後她也是覺得不划算,我和學姊根本覺得被薛了= = 凸。
會外篇:
自從2010年獨木舟結束丹丹回到大陸後,就沒再見過面了,這次難得來大陸,不過她遠在廣州,時間有限還是見不到面。有天晚上給了她飯店分機,我們聊了許久,聊了些現況;現在她在廣州當財經記者,日子還過得去;爾後有點積蓄,會再來台灣找我們玩,希望到那時有辦法抽空出來見面囉。
總結:
武漢之行給了我一些發想和感觸,像是學術上的視野及方向、語言上的加強以及對國際會議的一些認識;但這些發想終就是暫存在腦海,要如何實踐就是問題。
透過其它學者的研究,也發現學術特有的地位和價值,以及產業發展的未來;雖然總覺得台灣沒有這種環境,要如何發展還有待開發,但在貢獻社會及自然這點,倒是我滿嚮往的,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研究可以發揮到作用。
留言列表